|
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
|
編者按:當前,“劉金奇事跡”感染了全集團所有干部員工。他“忠誠、實干、創新、有為、干凈”的精神讓我們由衷地欽佩,從而進一步激發了集團所有員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。我公司杏花礦礦長丁述和在學習劉金奇精神時說:“要像劉金奇那樣,把安全生產當做第一天職、把高質量發展當做第一要務、把忠誠務實擔當當做第一風范”。在與丁述和的交流過程中,記者從中也看到一個豐滿的“榜樣礦長”。他的人性閃光點、管理藝術、人格魅力也同樣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……
赤膽下的黃臉與笑臉
膽總管囊腫使丁述和的臉色越來越黃,他卻一片赤誠投身于工作而推遲治療;看著住院通知單,在醫生的面前他時常就像一個犯錯誤的“小孩子”,滿臉陪著笑。
“長期的飲食不規律、心理壓力大……這些行為,都能導致消化系統紊亂,進而導致膽汁、胃液等消化液失調,進一步誘發炎癥、產生結石……人的膽一旦出現了這些問題,就容易出現腰酸、背疼、面黃等癥狀……”日前,雞礦醫療集團杏花礦醫院院長劉大力介紹了膽總管囊腫的病因。當記者見到因膽囊手術剛拆完線的杏花礦礦長丁述和之時,第一感覺就是,他的臉比之前黃了許多。
上午9點左右,記者來到了丁述和的辦公室,辦公室里雖然很整潔,但記者卻從中聞到了一種熟悉而又濃郁的香氣。順著味道尋找到門后的垃圾桶,發現垃圾桶內一桶冒著熱氣的方便面桶還沒有被倒掉……與礦上的其他干部一樣,做為礦長的丁述和也有在辦公室里備著方便面的習慣。據說,這是因為煤礦上班時間較早,不少住在市區內的員工,因為夜間值班帶班、起早通勤、來不及做早飯等原因,又擔心延誤井下工作,所以開水沖方便面成了他們常年的習慣。據了解,身為一礦之長的丁述和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,而長期的飲食不規律又是導致消化系統疾病的誘發原因之一。
杏花礦黨委組織部部長張明科向記者介紹,從2016年丁述和來到杏花礦工作起,丁述和就把辦公室搬到了井下,除去到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今年3月份至今,在過去的幾年內,他在杏花礦月入井次數從來就沒低于22天。有的時候還連勤延點。
杏花礦采煤區區長汪兆昱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。該礦回采西三采區30號層的時候,一天零點班,汪兆昱突然接到匯報“工作面遇到變化帶,頂板極其破碎……”聽到匯報后,汪兆昱頓時困意全消,立即趕到工作面去指揮員工過變化帶。當汪兆昱來到工作面詳細地查看情況后,正準備指揮員工干活兒,突然,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:“什么情況?”汪兆昱一回頭非常驚訝:“您不是回家了嗎?”……當天凌晨2點多,丁述和電話打到了礦調度,調度沒有向他隱瞞井下情況。聞聽消息后,丁述和在家睡不著、坐不住,立即從家趕到了井下,親自指揮員工過變化帶。“機組慢點走刀……架子跟緊了、跟靠了……瓦斯多少了?……注意哦,別著急,慢點干,別片幫……”——專業的現場指揮經驗與水平,讓汪兆昱一干人等從心底豎起大拇指……那一次丁述和在井下一直待到中午12點左右,看著工作面情況平穩了,丁述和才升井。
記者采訪了多位杏花礦干部,他們說:“這樣的事,在丁述和身上已經成為了常態,每當井區遇到什么重要的活兒,丁述和總是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……丁礦長的座右銘是‘帶著問題入井,不把問題帶上井’。”他把工作擺在了首位,卻置自己的身體于不顧。三年間,他堅持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,理順采掘關系,讓主采煤層進入二水平后處于逆境中的杏花礦走出了頹勢,原煤產量以每年20萬噸的速度遞增。
“工作在杏花礦區的我,為杏花礦能有這么一位好礦長,從心里面感覺到慶幸;但做為一名醫生,遇到丁述和這樣的患者,也著實地感覺到頭疼,把醫生的話當做耳旁風,長此以往,身體還要不要了……這樣的話,我不知道說了多少遍,他總是笑著跟我說,等他不忙的,一定好好看病……”劉大力說。
忠膽下的黑臉與暖臉
丁述和忠于企業,忠于事業,具體表現為將安全生產標準當做不可逾越的紅線,他時常黑著臉對待那些沒有達到工作標準的部下;他了解一線艱辛、一線所盼,與采掘工面對面,他的臉總是暖的。
自杏花礦主采二水平后,杏花礦采掘生產與主采一水平時不可同日而語。礦壓大、瓦斯大、圍巖條件差、采煤地塊小……種種困難考驗著全礦上下應變能力和現場管理水平。如此困難條件,丁述和嚴肅地一再重申:“越是困難,越要堅持安全生產標準,越要嚴格細致地兌現各項規程規定”,于是,每逢入井,檢查員工是否兌現各項安全生產標準成為了丁述和的“規定動作”。該礦大修區區長葛福林在采訪中說,丁礦長非常強調力矩扳手和扭力放大器的使用,這兩個工具是在打完支護后,用來緊固錨桿、錨索的,目的是使支護更加緊固、可靠。丁述和每次入井對小班支護質量進行逐一檢查時,如果發現松動的錨桿、錨索,就會叫來當班班長,嚴格的指出、嚴肅的提醒……
丁述和每次入井都會隨身攜帶著一個筆記本,記錄下他入井帶班發現的每個問題,第二天早會再安排部署給相關單位。他常常對員工們說:“我們對待問題要一絲不茍,解決問題要不打折扣。”一次,礦東掘區區長王冶就遇到了一次丁述和的“黑臉”。2018年8月份,在該區201掘進隊工作面,該隊遇頂板變化帶,按照規程規定,需要加密鋼帶。在工作面帶班的丁述和判斷,工作面所用的鋼帶,支護效果可能達不到支護要求,丁述和要求把窄鋼帶改成寬鋼帶,一次增強支護效果。當天,丁述和要求王冶立即更換?墒,由于物管部門缺少寬鋼帶,所以201掘進隊更換鋼帶晚了兩天。第三天,礦安監科通報檢查結果,王冶在早會上被點名。聽到通報結果的丁述和當時就黑了臉問王冶:“這個事兒,是我三天前就安排的,為什么到現在不落實?”王冶做出了解釋,丁述和追問:“為啥不早匯報?”……
從一線的采煤工、小班班長、“龍煤第一綜采隊”城子河礦145綜采隊副隊長、隊長……直至杏花礦長,18歲參加工作,34年的煤礦工作生涯,丁述和對煤礦有著濃厚的感情,他早已將自己融入到了礦山,也深深地愛護著親如兄弟的礦工們。他了解井下作業條件有多艱苦,也清清楚楚地知道,煤礦工人心里想的是啥。采掘工作面遇變化帶,是采掘一線員工最艱苦的勞動。搬運支護工具多、體力勞動強度大是工程難點和特點。今年2月份,綜掘區604綜掘隊在施工東一采區風道工程時,工程前進400米遇變化帶,一到工作面,丁述和就發現工作面的士氣不高。他立即將小班員工全部召集起來,對員工們說:“放心吧,你們想啥,我都知道,明天我就和工資科研究咱們隊的工資問題。”
原來,隨著內部市場化考核辦法逐漸完善,員工們都清楚:“工程進尺越多,工資收入就會越高”,但是那次該隊遭遇到地質變化帶,工資收入照往月會明顯減少,因此當時該隊員工心情不是很好……當天,丁述和就是帶著這個問題入井,心中也有了解決方法,他與工資部門研究決定,重新制定了過變化帶的工程單價,將支護質量方面制定了更高的標準——因為過變化帶,工程質量標準是重中之重。這樣,只要員工兌現了標準,當月所得就會與往月收入不相上下。當天陪同丁述和入井檢查的綜掘區黨支部書記劉志喜清晰的記著:丁述和當時與員工們講話的語氣非常親切,臉上也洋溢著溫情。
![]() |
|